|
|
|
|
蘭心語--對不聽話的孩子該不該講理? |
|
發(fā)布時間:2016-07-04 瀏覽次數(shù):【4059次】【關(guān)閉】 |
此前,遇到過一位家長說他在沒孩子時,很瞧不上那些打孩子的人,覺得成人靠武力征服孩子,真是無能。他自己有了兒子后,遇到問題,總是耐心地跟孩子講道理。
但是,隨著孩子慢慢長大,他發(fā)現(xiàn)自己奉行的“以理服人”越來越行不通了。孩子經(jīng)常很固執(zhí)逆反,不管家長怎么說,就是不聽。所以他開始懷疑自己做得對不對,周圍又不時地有人對他說,教育男孩子就要粗野一些。只要告訴他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,想讓他做什么事,沒什么好商量的,必須服從,不行就動用武力。
所以,有兩次他和孩子發(fā)生沖突,真的沒能控制住,對孩子動了手。到這時,他才發(fā)現(xiàn)自己黔驢技窮,也墮落為自己曾經(jīng)不齒的那類家長了。
這位家長的做法很有代表性,不少家長,包括很多學(xué)校老師,面對孩子的一些問題時,經(jīng)常脫不了這樣的套路:先講道理,講道理不行就去批評,再不行就通過發(fā)脾氣來征服。或者在孩子的感情上做文章,比如陳述我為你付出多少辛苦,你卻這樣不懂事……以此來“刻意感化”孩子。這即是思想家盧梭所說的,3種并不推崇的教育方法的:講道理、發(fā)脾氣、刻意感動。“講道理”是下策,發(fā)脾氣是下下策,發(fā)脾氣加虛偽是下下下策。
許多家長,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,卻不肯在孩子面前放下自己的想法,不管大事小事,一旦孩子的想法和他的不一樣,就會毫不猶豫地去勸說孩子服從,讓弱小的孩子舉起想法的白旗。但是,做“不講道理”的家長,并非完全否定言語的必要性,而是強調(diào)口頭教育的適度性和行為教育的重要性。來看看如何才是正確地講道理。
第一要共情
“媽媽知道你覺得如何如何”,說出孩子現(xiàn)在的感受和想法,這句話很神奇,一定要記牢,只要這句話說對了,孩子就會覺得你是理解他的,從而消除他們的逆反心理。把焦點轉(zhuǎn)移到事情本身上來。
很多時候孩子不聽話,并不是因為你沒道理,只是因為你在擺家長的臭架子,上來就居高臨下的教訓(xùn)人挑毛病,這種對立的態(tài)度,無論你說的多有道理,孩子都不會太賣帳。
共情就算是在成人之間,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溝通技巧,想要說服或者安慰一個人,一句“我懂你的感受”,就會很容易讓人很容易卸下心防。每個人都有被尊重被理解的需要,孩子也是一樣,不要覺得他們很小很幼稚,事情都雞毛蒜皮,就忽略掉他們的感受。
無論孩子的行為讓你多么不可忍受,總是有他的理由,請先站在孩子的角度,試圖去理解他們的想法。
第二從孩子角度思考
從孩子的利益出發(fā),給出堅持錯誤行為的真實后果,并提出建議。
子曰“小人喻于利”,那可真的是至理名言,小孩子的修養(yǎng)就是典型的“小人”,學(xué)齡前的小孩子,還沒有形成道德觀,道德說教是最沒用的,只有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,才能讓他們改變初衷。
如果你繼續(xù)這樣做,就會很冷哦!就會很餓哦!就會沒朋友哦!一定要很貼心的“為他們著想”
另外,你的理由一定要夠真實,不要瞎編,更不要嚇唬人,雖然這樣做可能一時好用,但是長此以往,會失去孩子的信任,這時候哪怕你說真實的后果,孩子也不會相信了,這也是很危險的事情。
還要記得,不要嘮嘮叨叨,最好只說一遍,說的次數(shù)越少,你的話才越有力量。
第三,杜絕向孩子強調(diào)庸俗價值觀
有的家長自己站位不高,還熱衷于向孩子傳達一些并不高明的見解,甚至是一些庸俗的價值觀。比如有的家長天性自私,便暗示孩子不必在學(xué)習(xí)上幫助別的同學(xué),給別人講題既浪費時間,還容易培養(yǎng)和自己旗鼓相當(dāng)?shù)膶κ郑幢粍e人超越。生活就是競爭,別人走得靠前了,你就落后了!終于,孩子從這些所謂的“人生經(jīng)驗”中,學(xué)會了小鉆營、小算計,卻學(xué)不到大格局、大情懷。這樣的“講道理”,實際上是在降低孩子的視野和胸襟,束縛限制了他的發(fā)展。
教育的真正準備是完善自己,想要給孩子講出能讓他飛翔的道理,家長自己就要具有藍天的胸懷和高度。如果感覺自己的站位不高,不知道該如何說,什么也不說總比胡說好得多。
來源:互聯(lián)網(wǎng)
|
|
|
|
|
|